“五谷者,万民之命,国之重宝。”粮食,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,是国之根本、民之命脉;粮食安全,事关国家长治久安,是“国之基石”“国之大者”。近年来,甘肃省渭源县纪委监委在当地县委和上级纪检部门的正确指导下,厚植“监督护航”理念,扛稳扛牢政治监督责任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从严查处涉粮领域腐败问题,推动净化粮食系统政治生态,当好粮食安全“护航者”,守牢人民群众“粮袋子”。
聚焦粮食安全,强化监督执纪,把牢粮食安全“定盘星”。县纪委监委成立粮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及时召开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会议,通过建立工作清单、强化督改、健全机制等措施,督促整改问题64个,给于党纪处分2人,完善制度6项,坚决做到查处一个问题,堵塞一批“漏洞”,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果,切实守住管好“渭源粮仓”。今年以来,督促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等职能部门,采用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对全县应急供应网点、放心粮油店、承储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9次,发现问题9个,下发整改通知书3份,检查通报1份,确保粮油市场监管无缝对接。
聚焦粮播面积,开展专项整治,稳住粮食安全“基本盘”。县纪委监委成立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专班,督促各乡镇对撂荒地一户一户核,一块一块查,确保不漏一户,不少一块。及时督促各乡镇组织开展“非粮化”排查摸底工作,摸清辖区内擅自改变耕地用途的底数,对“非粮化”耕地四至、面积、用途、违规时间等情况逐一核查登记,并建立问题清单,制定整改措施,强化督促整改,有序推进复垦,确保粮播面积稳定。今年以来,全县16个乡镇共排摸并整治撂荒地0.55万亩。同时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撂荒地整治的积极性,引导农户自主复垦复耕,让群众的“撂荒地”变成“希望田”。
聚焦产能提升,夯实粮食储备,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。县纪委监委对标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,对县农业农村局及有关职能单位落实撂荒地整治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。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地方政府储备粮政策,实施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,提高全县粮食储备信息化水平。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耕地挖潜工作,通过挖潜新增耕地等方式,拓宽补充耕地渠道,加大耕地补充力度,让更多“望天田”变成“囤粮田”,确保耕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,筑牢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。今年以来,县纪委监委督促完成6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成小麦、马铃薯等粮食种植73万亩,农作物产量可观,群众喜获丰收,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为牢牢端稳“中国饭碗”贡献渭源监督力量。(何永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