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起违规享受农村低保问题的线索是协作区交叉检查发现的……”日前,在定西市渭源县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第二协作区办案总结会上,协作区组长王煜说道。
去年以来,渭源县纪委监委持续健全完善“室组地”联动、乡镇片区协作等工作机制,以务实举措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,着力提升基层监督效能。
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,健全完善县纪委常委会工作规则、案件查办工作考评办法等管理制度25项。先后制定印发协作区管理运行相关办法、案件查办工作考评相关办法等一批制度,建立例会交流、会商研判、交叉监督、交叉审理等协作机制,加强对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全流程的监管和指导,着力构建协调各方、有效衔接、规范高效的联动监督体系,持续推进“室组地”联动、乡镇片区协作监督高效运行。
去年5月,县纪委监委结合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安排部署农民专业合作社整治工作,各协作区之间强化协作联动,开展交叉监督。
针对全县基层监督力量分散、“熟人社会”监督难等问题,县纪委监委将人员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倾斜。按照“就近组合、优势互补、便于协作”的原则,将16个乡镇纪委整合为5个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,每个协作区确定1个乡镇纪委为组长单位,统筹本协作区内纪检监察干部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、廉政监督网格员等基层监督力量,常态化开展定点监督、协作监督、交叉监督。
同时,县纪委监委将机关各纪检监察室、各派驻机构、各协作区整合为5个“室组地”联动协作组,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,注重职能组合、强弱搭配、优缺互补,灵活运用“室组”“组组”“室组地”等组合开展联动监督,变“各自为阵”为“联合作战”。
“纪委查处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腐败问题,帮我们解决一些烦心事、揪心事。”前不久,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走访入户时,群众满意地说。
县纪委监委坚持严的举措清存量、遏增量,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发挥“室组地”联动、乡镇片区协作监督优势,深入开展监督检查,共发现问题线索132件,自办案件率由上年度的33.9%增加到63.4%。累计处置问题线索473件,立案查处142件155人,批评教育和处理394人,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2人。
针对案件查办暴露出的问题,县纪委监委强化系统施治,通过下发纪检监察建议、督办函等方式,督促相关单位靠实责任、抓实整改、完善制度、堵塞漏洞,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完善制度机制25项,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8个,切实把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清单和制度清单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供稿 赵志玺 编辑 达小强)